8月15日,在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溪旁,永春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打开“四乱”(乱占、乱采、乱堆、乱建)现场核查办公平台,借助平台的测距功能,对村民一处拟建房位置进行实时定位,并测量与河道的精准距离,同步调取平台内置的河道生态保护蓝线图进行比对。经过测距与比对,现场给出“拟建房区域部分在蓝线内,该部分禁止建设建筑物”的意见。
这是永春县“四乱”现场核查办公平台的首次应用。今年以来,聚焦破解“四乱”问题治理“定位难、判定难、取证难、监管难”的痛点,永春县加快建设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,与第三方专业团队合作,开发了“四乱”现场核查办公平台,依托“卫星遥感+数字化监管”技术,通过离线定位、影像溯源、现场操作、空间检索四大硬核功能,打造了精准、直观、便捷、高效的技术服务体系,大大提高了“四乱”问题发现和整改效率,有力推动了河湖治理模式从“人防为主”向“技防优先”转变,显著提升了河湖问题治理现代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水平。
离线可定位,核查更精准
平台整合县域卫星影像底图,将河道范围管理线、行政区划、业务数据等多源信息叠加,形成0.8米高分辨率的河湖卫星影像底图,并通过离线定位功能,让核查人员即使身处偏远山区等网络信号不强的地方,也能离线查看“四乱”图斑地理位置、是否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以及核查人员坐标,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查定位偏差、图斑及河道范围管理线位置关系不清问题,实现“无网环境,无缝巡查”。
影像可溯源,判定更直观
平台载入2018年、2022年、2024年全域地图,支持“四乱”图斑历史影像对比分析,有效解决了纸质材料现场难比对问题,为科学判定“四乱”是否合法提供可靠依据。平台可根据用户需要及时更新影像数据包,方便实时查看历史图斑情况、新增图斑信息及邻近图斑情况等,实现“可对比、可分析、可追溯”,进一步提高复杂问题溯源及判定效率。
现场可操作,取证更便捷
平台开设了“四乱”图斑管理功能,支持移动端离线新增问题图斑操作,对于巡查发现的问题可现场录入系统,已整改的历史问题可现场录入复核情况。平台对录入的“四乱”信息能够现场拍照自动关联坐标,同步卫星影像截图,并可利用测量工具手动绘制图斑几何信息,有效解决现场办公发现新增问题记录难、现场核查取证难、复核过程留痕难等问题,提升现场办公便捷度。
空间可检索,管理更高效
平台设置了智能空间检索功能,工作人员能以当前位置为圆心,快速检索半径100米~10公里范围内的历史及新增问题图斑,并通过点击列表直接跳转至图斑位置,查看整改前图片、图斑处理流程、办理情况、整改后附件列表、复核记录等,为全面掌握某个区域或者全县“四乱”治理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“以前核查河道边建筑物是否侵占蓝线,需要人员到现场用工具测量后再回到办公室比对,烦琐耗时。有了这个平台后,‘四乱’核查流程简化了许多,效率也大大提高了。”永春县河长办工作人员说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25号
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25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