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亿万农村居民福祉,是巩固脱贫成果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市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,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2022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9.1%,高出全国平均约5个百分点。但也发现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薄弱,存在设施老化、维修管护不及时、不到位,水质水量不稳定,工程效益未能全面有效发挥等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。
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泉州市水利局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农村供水薄弱环节,举一反三,建立常态化排查和问题整改机制,加强排查监测,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步伐,实施水质提升行动,强化工程管理管护,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。
全覆盖排查。以县为单元,以农村供水工程为对象,对照“十四五”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和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—2022),逐村逐户开展大排查,建立工程和人口全覆盖台账,做到不漏一村、不落一人。排查重点包括有管无水、频繁停水断水、水质较差、未通自来水且自行取水困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。目前,除鲤城、丰泽(实现自来水全覆盖)外,10个县(市、区)已完成自查自纠,共排查农饮工程211个。
多方面征集。坚持开门搞整治,畅通群众监督反馈渠道,深化农村供水保障“点题整治”,通过公开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、邮箱,广泛收集群众反馈的饮水安全问题,建立责任清单,及时组织人员现场调查,研究制定整改措施,及时解决饮水安全风险。
点对点督导。会同驻水利局纪检监察组到永春、惠安、德化、安溪和南安等县(市、区),采取座谈交流、现场查看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重点针对监督举报服务平台受理问题较多、领导指示批示、媒体曝光、群众举报及脱贫地区、脱贫人口等需要特别关注的地区,实地查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状况,列出问题清单,督促限时整改并动态跟踪,其中纳入主题教育问题整治20个,已完成闭环销号。
整改性提升。针对排查出的问题,分类精准施策,统筹纳入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,科学合理划分供水区域,优先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,积极整合全县(市、区)水务资源、推进镇村水厂划拨、回购,实现城乡供水同源、同网、同质、同服务、同监管。
在推进农村供水安全整治过程,泉州市水利局持续完善落实精准化项目管理和全链条责任传导机制,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加强“点对点、面对面”督导服务,一线调度,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省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,受益人口14.28万人。截至10月底,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投资27.93亿元,是省厅下达任务12亿元的232.7%;全市农村水质达标率大幅度提升,位居全省前列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