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晚报:缓解洪濑镇区防洪排涝压力,晋江防洪提升工程南安段一期已完成约1/3,力争今年汛期前打通堵点
来源 :泉州晚报 时间:2025-02-21 10:29 浏览量:

  每到汛期,南安洪濑镇的居民们就难免担心,但凡下暴雨,镇区或多或少被淹,深受洪涝之害。因此,得知晋江防洪提升工程南安段一期项目将解决洪濑镇区积水问题,大家纷纷支持。

  晋江防洪提升工程南安段一期位于洪濑镇境内,涉及东溪干流、梅溪支流,计划建设防洪堤(岸)线总长14.2公里,顺利实施后,能缓解洪濑镇区防洪排涝压力,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。去年10月,项目正式开工。昨日,记者来到洪濑镇了解项目进展情况。

  现场 东溪干流段基本完成 梅溪支流段紧张作业

  “轰隆隆……”昨日上午,在梅溪段上游附近工地上,1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。在现场施工负责人林荧庆的带领下,记者看到该处已砌起了一段长长的挡墙,附近还打好了一座新桥的桩基。

  “东溪干流段的工程基本完成,现在主要是做梅溪支流段工程。”林荧庆介绍,目前正在进行梅溪支流段的挡墙修建和河道拓宽工程。该段河道将由原来的10多米拓宽到25米至30米间,能大大缓解汛期时的行洪压力。此外,还将在梅溪支流段修建10座新桥以取代旧桥。新桥普遍比旧桥高,建设高度主要依据防汛标准年限确定,以避免以往汛期时桥面被淹的情况,目前已有6座桥打好桩基。

  来到东溪干流段,放眼望去,溪流宽阔清澈,其中一侧修起了长长的挡墙。“东溪这段主要采用一侧修挡墙,一侧修生态格网墙的方式缓解排涝压力。”林荧庆介绍,采用将“网+鹅卵石”埋到土中的方式修建生态格网墙,不仅利于未来进行绿化工作,还可以减轻汛期附近水土流失程度,减少泥沙淤积。目前东溪段已修建起长约1.2公里的挡墙和约2.6公里的生态格网墙,还提高了一侧的防浪墙,基本完成了施工目标。剩余的部分主要是增设相应的栏杆并修筑防汛路和水沟。

  村民 积极支持项目 期待早日完工

  据了解,洪濑镇区属河谷盆地,地势低洼且平坦,晋江东溪干流和梅溪支流流经镇区,一旦下大雨,梅溪暴涨倒灌,外江东溪水位较高时顶托,极易导致行洪不畅,产生严重积水。2016年台风“莫兰蒂”侵袭时,梅溪排洪不畅,致洪濑镇区大面积积水,最深处近3米;2023年台风“杜苏芮”侵袭时,洪濑受淹面积范围更广,积水深度比2016年多约30厘米。

  “这是有利老百姓的好工程,希望早日完工!”家住梅溪段上游的黄老伯告诉记者,往年汛期附近许多房子常被水淹,有时路面积水竟能达到腰部,给大家带来很大影响。“完工后我们应该可以免受洪涝之苦了!”看着施工现场,他满怀期待地说道。

  记者了解到,该项目征迁工作涉及扬美村、坝田村、集新村、溪霞村等6个村。当地许多干部以身作则,并积极动员群众。集新村村干部黄进华的女儿出嫁当天,他6点仍在村委会忙碌群众签约工作;陈厝自然村老年协会会长陈贻来从两代人入手,一个月不到便动员全部69户村民签字……项目也获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,不少群众踊跃捐款捐地,如乡贤黄衍明捐款2万元、捐地4宗;黄德水捐地1宗……

  计划 四月打通堵点 年底主体完工

  据该项目负责人黄艺介绍,晋江防洪提升工程南安段一期建设内容以堤防、护岸建设为主,建设防洪堤(岸)线总长14.2公里,新建水闸3座、排涝泵站1座、排水涵洞4座,拆除壅水滚水坝2座,重建液压升降坝2座,拆除阻水农桥13座,重建农桥10座及配套建设穿堤(岸)排(引)水管等。项目开工以来便紧锣密鼓地进行。

  “目前东溪段主体工程已完成,我们将力争在今年汛期前打通梅溪河道所有堵点。”黄艺表示,今年1月25日完成了东溪干流主体工程,预计4月1日完成东溪干流全部工作面,5月1日前完成梅溪下部河道挡墙和下部临水施工作业面,确保打通梅溪河道所有堵点。目前总进度已完成1/3左右,力争今年年底东溪干流和梅溪支流主体工程能全部完工。他还表示,所有工程完工后行洪标准可达到20年一遇,能大大缓解洪濑内涝,之后计划在堤防两侧规划发展农业经济,带动本地经济发展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