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晚报头版:全省“大禹奖” 泉州占六成
来源 :泉州晚报 时间:2023-10-12 15:00 浏览量:

    本报讯 (记者林铭珊 通讯员尤炳源 陈湘蓥)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,长期以来,泉州高质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。截至目前,已有金门供水工程、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、德化彭村水库工程等三个项目获“大禹奖”。福建全省“大禹奖”数量仅有5个,泉州占比达六成。

    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“大禹奖”作为全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,关键在创,重在过程。早在2012年,泉州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获得福建省首个“大禹奖”后,我市就认真总结经验,对照“大禹奖”申报要求,组建项目申报库,明确德化彭村水库工程、金门供水工程、石狮水头排涝枢纽工程、白濑水利枢纽工程、永春马跳水库工程纳入申报项目库,组建工作专班、建立奖惩机制、实行动态管理、强化行业监督、严把工程质量,开展标准化工地、智慧工地建设,自上而下形成市、县两级水利部门齐抓共管、共同推进的创优格局,取得三夺“大禹奖”的重大成果。

    下一步,市水利局将认真总结创评“大禹奖”的经验做法,对照“大禹奖”评选体系,制定创优计划,在2023年至2026年间,分年度先后申报石狮水头排涝枢纽工程、永春马跳水库工程参评,力争创建更多优质工程,为推动新阶段我市水利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    “大禹奖”是全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。今年5月,金门供水工程荣获“大禹奖”,为我市第三个获此殊荣的水利项目,前两个项目为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、德化彭村水库工程。三捧“大禹奖”绝非偶然,其背后是泉州全方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控,总结提炼出高标准、严要求、重实效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,推动泉州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与此同时,长期作为福建水利建设排头兵、优等生的泉州,今年前9个月累计完成水利投资72.23亿元,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6.01%,水利投资完成量居全省第一。   

    全过程创优 再推两项工程冲刺最高奖

    荣获“大禹奖”,是对泉州水利工程建设最好的褒奖。2012年,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勇担当、善作为,在省内没有先例、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,拿下福建省首个“大禹奖”,并以此为起点,走出了一条“大禹奖”的特色创建之路。

    高标准,源头抓起出精品。“大禹奖”关键在创,重在过程。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在全省首获“大禹奖”后,市水利局总结经验,关口前移,以彭村水库工程为试点,以点带面,在项目前期就启动创优工作,将德化彭村水库工程、金门供水工程、石狮水头排涝枢纽工程和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列入申报项目库,对照申报要求,逐条逐项对标创优。彭村水库工程被列入国务院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10个试点之一;金门供水工程项目严格遵循5S安全管理,严格执行“三检制”和“样板制”,强化全流程动态监管。

    严要求,多措并举强监管。在全省率先建设水利工程信息信用平台,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信用评估,推动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。全市11个县(市、区)设立质量监督站,累计落实专兼职质监人员30多人。建立领导特定飞检、区域组包片协调的推进机制和监管目标任务清单管理的责任机制,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飞检360批次,实体抽检重点在建项目56个。推行项目法人第三方检测,规范施工单位自检、监理平行检测,覆盖全市在建工程。分四级开展监理单位履职评估,结果全市通报。

    重实效,细致谋划争创优。以工地标准化建设、智能化监管为抓手,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。在省水利厅标准化工地考评中,石狮水头排涝枢纽工程、永春马跳水库工程分列第一、第三名。金门供水工程等3个试点项目以安全质量为核心,以机械化、工厂化、专业化、信息化为支撑,以规范化为基础,实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标准化。白濑水利枢纽工程、永春马跳水库工程被纳入工地智能化监管全省试点,实现工地远程智能化监管。     

    全领域争先 六项亮点工作拿下全省之最

    不止于水利工程建设,今年以来,市水利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“强产业、兴城市”与“大拼经济、大抓发展”部署,深学争优、敢为争先、实干争效,切实做到“保供水、供好水、防水患”,取得显著成效。一是河湖长制绩效考评全省“六连冠”。2022年度河湖长制绩效考核名列全省第一(连续6年),并获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,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;永春桃溪水利风景区入选“水美中国”第二届国家十大水利风景区典型案例。二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领跑全省。2022年度水土保持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获评“优秀”等次(连续5年);今年以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.99万亩,占年度任务的140.61%,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,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业产业园区统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模式。三是水利工程质量连续4次获评全省质量考核A级。金门供水工程获评“大禹奖”,我市获此奖项的工程达3个,数量全省最多。四是水库移民工作机制持续创新。德化涌溪后扶项目示范区评估名列全省第一,省委深改办3次专题刊发我市移民工作经验做法,并推报中央深改办。五是水利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前列。在全省水利系统一、二季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中均名列第一。六是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投资创历史之最。全市4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同时开工建设,今年获得中央补助1亿元。

    高质量水利建设全面铺开。截至9月底,我市争取并到位省级以上资金7.98亿元;全市获得专项债13.25亿元,超过去年总额;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获国开行授信24.8亿元。全市新开工南、北高干渠替代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29个,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;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后起发力,开工建设新改扩建规模化水厂15座,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300%,完成投资规模全省第一;晋江防洪提升工程(南安段一期、安溪段一期)前期工作有力推进,在全省首轮“五江一溪”防洪治理工程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三个项目中占其二。成立泉州市水工程调度指挥中心,投运智慧水利一期成果“泉州水利综合监测一张图”,200座重要山塘高水位预警监测,进一步建立健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,全面打赢防抗台风“杜苏芮”“海葵”攻坚战。全市39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—Ⅲ类水质比例100%。完成水电站清理整治工程措施验收销号,全市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连续8个月全部合格。

    高水平管理进一步提升。提高水利工程社会化、标准化管理水平,推动17个水管单位创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单位,其中山美、龙门滩在全省率先通过省级评价;安全评价位列全省第二,山美水库获评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水管单位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