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济网:泉州多举措落实落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
时间:2021-12-27 08:56 浏览量:

    泉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8.22亿m3,但时空分布不均,人均水资源量约1118立方米,仅为全省的1/3,沿海石狮、晋江、惠安等人口密集、经济相对发达地区,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,属国际上通称的“绝对贫水区”。 

  为确保水资源“全满足、全支撑、全保障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要求,泉州市在已有水量分配方案、完善蓄引调水工程、部门间协调推进等的基础上,按照上级部署要求,多举措落实落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取得较好成效。2020年泉州市用水总量27.5亿立方米,小于36.37亿立方米的控制目标。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立方米,对比2015年降幅67.9%,超额完成“十三五”控制目标;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8立方米,对比2015年降幅49.1%,超额完成“十三五”控制目标;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.561,完成“十三五”控制目标。

  如何落实落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?泉州水利局立足“四抓”,从节水、分水、管水等方面入手,全方位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,为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与保障。

  部门联动抓“节水优先”

  泉州市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、利用、保护、配置、调度的前提,健全指标管理体系,强化目标责任制度,出台《泉州市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(2018年-2020年)》和《泉州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工作方案》,积极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。一是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。在创建“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”的基础上,2019年5月泉州市荣获“国家节水型城市”称号,2020年永春县被水利部命名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,2021年德化县、南安市获评第四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。石狮市、晋江市结合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,有序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。截至目前,泉州市12个县(市、区)已有10个完成省级以上节水型社会(或城市)创建工作。二是推进节水型单位创建。加大宣传力度,引导企业、单位、小区等用水单位完善内部节水制度、查漏堵漏、改造老旧用水器具等,提升节水管理水平。截至目前,泉州中心城区共创建市级节水型企业(单位、小区)216家(167家为省级),年节水量近百万吨,节省用水成本约200万元/年。2021年全面推进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建设,全市具备独立物业条件的单位16家,拟全部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。三是推行计划用水管理。水利部门对自备水源取水户、城管部门对管网内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,落实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。

  总量控制抓“合理分水”

  自1996年出台《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》以来,认真贯彻落实“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”的水资源管理思路,对各县(市、区)取用水规模进行严格控制。同时,以水量分配为基础,建立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资金、水源工程建设资金筹集机制,为泉州市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撑与保障。为进一步摸清家底、算清水账,2020年起泉州市严格按照水利部工作要求,推行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系统,采取用水大户自行填报+典型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,测算年度用水数据,目前已完成第三季度直报系统数据填报审核。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,推动以可用水量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、结构和规模,泉州市按照“健康水生态,宜居水环境”的目标,有序推进县域水资源配置规划编制工作。目前,7个有独立编制任务的县(市、区)已有5个完成初稿,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拟送审。泉州市水资源配置规划正在编制,在优先考虑预留晋江河道内生态水量的前提下进行“合理分水”,并进一步完善晋江、洛阳江全流域水量分配方案。

  依法行政抓“管住用水”

  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用水事中事后监管,强化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,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。一是强化取水监管。印发《泉州市水利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市本级水资源与节约用水管理监督检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》,明确检查主要内容、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等,2021年对50%市本级取水户进行随机监督检查,进一步规范对取水许可管理对象的监管。同时,做好计量设施在线共享工作。全市地表年许可水量50万方以上和地下5万方以上的非农取水户,已完成共享56个,完成率80%。二是规范水资源费征收。印发《泉州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水资源费缴交相关事宜的通知》,严格落实国家水资源费征收相关规定,进一步明确缴交流程,对不能正常缴交又未履行延期手续等取水户,启动立案程序,依法处置,今年来水资源费拖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三是推进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。目前泉州市共核查取水工程(设施)1728户,应整改99个,已整改71个;依法对某水厂超许可取水行为立案查处,为全省首例超许可处罚案件。

  健康河流抓“生态流量”

 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条列入水利部首批实施生态流量保障的河流,晋江于2020年启动生态流量保障工作,控制断面为石砻断面,生态基流为15.3立方米/秒,预警考核流量45.8立方米/秒。

  为切实落实市政府主体责任,扎实实施晋江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,泉州市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、督促作用,按照“严格分水、科学调配、管住用水”的思路,立足“保民生、保生态、保经济”,严格落实“月调控、旬调度、日调节”工作机制,以山美水库为龙头,统筹调控,联合调度,正确处理好生态流量、发电效益与抗旱保供水的关系。根据石砻断面流量,及时启动预警,精准调度山美水库进行补水,枯水期平均补水19.48立方米/秒,有效保障了晋江干流生态流量。截至11月底,2021年晋江石砻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100%。

  今年来,我市以水资委办名义印发《晋江石砻断面2021年度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方案》,进一步压实责任、细化要求,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,及时上报流量数据,确保调度响应及时、有效,较好了维护了晋江河流健康。(贾香香 陈文贵)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